熟女av

专业建设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熟女av -> 专业建设 -> 专业简介

熟女av 专业介绍


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科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依托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畜牧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二级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动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东省动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二级分会副理事长3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3人,省级教学和科研团队2个,校级教学名师1人。近五年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到账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建有广东省一流课程、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广东省精品课程等省级以上课程8门,广东省动物健康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开设动物科学卓越班,小班制教学和导师制培养。毕业生近年来考研升学率在25%以上,就业率在95%以上。深造学生进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日本广岛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学生进入温氏、正邦、海大集团等知名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大国“三农情怀”,有“兴农强农”责任担当,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优秀品质,能够从事动物科学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专业工作的“一专多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本科学制四年。

主干课程:

《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开设海洋生物饲料及地缘性饲料开发相关特色课程及智慧畜牧业相关前沿课程。

就业方向:

能够在现代化畜禽生产、饲料生产、宠物日粮生产、食品加工等各类企业,以及各级动物科学的教学、科研、生产、管理及推广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智慧畜牧业、野生动物保护、模式动物与人类医药研发等领域继续深造。

动物医学专业
       动物医学是广东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本专业依托兽医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

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持有执业兽医师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9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畜牧兽医学会杰出科技工作者1人,熟女av “南海杰出学者”1人,“南海青年学者”1人。近五年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1600余万元。建有广东省一流课程、广东省精品课程等省级以上课程3门,获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设有动物医学卓越班,小班制教学和导师制培养。毕业生近年来考研升学率在33%以上,就业率在95%以上。深造学生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学生进入温氏、正大、新瑞鹏等知名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集约化养殖生产的需要,以宠物与畜禽临床诊疗,动物疫病监测与控制,基础兽医学研究与兽药研发,突出产、学、研相结合,具有基础理论、实践、技能与综合业务素质并举的专业培养特色。学生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畜禽、伴侣动物、实验动物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动物及动物性产品的检疫、检验,兽药及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科学制五年。

主干课程:

《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内科学》等;开设小动物影像学、小动物疾病学等相关特色课程及大数据与智慧养殖等相关前沿课程。

就业方向:

能够在动物生产管理部门、动物检疫部门、食品卫生检验部门、生物制品生产部门、动物诊疗部门等从事专业技术、推广及管理工作,也可在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畜牧学,医药研发等领域继续深造。

农学专业

农学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开设有农学卓越班,依托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作物学)、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专任教师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3人。组建有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创新团队和耐盐碱植物种质资源创新团队2个省级创新团队。具有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熟女av (中国)—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乌兹别克斯坦)盐碱地开发利用联合实验室、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果转化(阳江)示范基地、中国东盟海水稻研究院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有校内农学专业试验基地、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20余个。近五年,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项目累计50余项,到账经费4000多万元,先后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毕业生近年来考研升学率在37%左右,就业率在94%以上。深造学生进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知名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学生进入正大集团、新瑞丰、金葵子等知名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聚焦华南区域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现代化、滨海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乡村振兴战略、向海发展战略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创新意识,经过严格科学思维训练,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农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拥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具备解决滨海农业及农村生产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了解学科前沿,批判性思维,能在涉农、涉海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科研、生产、推广与开发、管理和服务等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新农科人才,本科学制四年。

主干课程:

《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种子学》、《遗传学》、《实验统计方法》、《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等;开设耐盐碱作物、盐碱地开发等相关特色课程及智慧农业相关前沿课程。

就业方向:

可面向农业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和科研、教育以及农业贸易等党政企事业单位从事作物生产、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种子生产、加工和经营,肥料的生产经营,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等工作,也可在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与耕作、分子生物学、智慧农业等领域继续深造。

园林专业
        园林专业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开设有小班教学的园林卓越班,支持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点,支撑风景园林校级特色重点学科和红树林研究中心。专任教师中72%具有博士学位,50%为双师型教师,其中三级教授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风景园林教育名师1人。近五年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到账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建有广东省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省级以上课程3门。毕业生近年来考研升学率在20%左右,就业率在92%以上。深造学生进入香港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学生进入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园林绿化、文化旅游等政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具备热带滨海景观建管运营、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等特长,拥有园林植物与生态、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较强园林艺术修养与创新精神,从事保护修复、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及植物繁育栽培等创新型与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本科学制四年。

主干课程:

《园林生态学》《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学》《城市绿地规划》《园林植物》等;开设滨海景观特色课程及人工智能+前沿课程模块。

就业方向:

能够在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园林绿化、文化旅游等政企事业单位从事保护修复、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及植物繁育栽培等方向的研究、生产、推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园林、景观设计、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继续深造。

园艺专业
        园艺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依托园艺学和作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点建设。专任教师中94%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三级教授1名,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校级“南海青年学者”1人。拥有广东省现代农业(热带特色园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熟女av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广东省热带作物高效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红江橙科技创新中心和省级植物生产教学示范中心。近五年教师主持各类科研30多项目,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到账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开设有园艺卓越班,小班制教学和导师制培养。毕业生近年来考研升学率约20%,就业率在92%以上。深造学生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就业学生进入乡镇政府、知名企业等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围绕学生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富有三农情怀,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创新意识等,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及园艺学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园艺植物栽培学、新品种选育及良种快繁、产品采后处理与保鲜加工等基本技能,了解智慧园艺产业发展特点与趋势、现代园艺植物生产管理技术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科学制四年。

主干课程:

《植物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遗传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设施园艺》等;开设热带滨海园艺等相关特色课程和智慧园艺等相关前沿课程。

就业方向:

能够在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从事园艺及相关产业的行政管理、生产经营、产品及技术研发与推广服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也可以在生物学、园艺学、作物学、智慧农业等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继续深造。